最新文章

緊追在Zara、H&M之後,全球第三大服飾零售商的優衣庫,要如何挑戰王座?創辦人柳井正自有一套作戰計畫。

如何變得更好?這是大至國家、企業,小至個人心中的疑問,甚至是焦慮,面對國際秩序、數位轉型、科技倫理、地球永續、世代傳承等議題,《天下雜誌》邀請來自全球12個國家、近30位專家與大師,探索2019年台灣與世界共同面臨的十大挑戰與解方。

中美之間明爭暗鬥,開啟「新冷戰」,短期內難有緩解跡象, 舊有國際政經秩序正在崩解,不管未來協商是否會有結果,兩強競爭已是未來基調,亞洲國家該如何突圍?

科技推陳出新,更加劇企業競爭,現有成績可能一夕崩解。不管是在舊產品持續創新,或是超越對手到下一決勝拐點,都必須不斷調整定位,如同變形蟲為了適應環境而改變。

怎麼去碳化?怎麼處理垃圾?是各國的痛點。地球永續是共識,經濟和環保卻被視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所幸有科技助力,環保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創以及投資機會。

數位時代,「科技化焦慮」逼近,每個產業都逃不過。唯有練成4招「數位功夫」,才能化科技為力量,幫助企業成長。

高度都市化隨之而來的,是城市交通、治安、衛生等新問題。但如何讓服務貼近市民,而不只是硬梆梆的科技競備賽,同時不侵犯隱私?就看AI與5G能否被聰明地運用了。

行動網路普及、社群世代崛起,也大大改變了娛樂產業。未來,不只競爭眼球,消費者任何破碎的時間,都不能放過。更重要的,是提供一段難忘「回憶」,但這要怎麼做到?

AI能用來協尋失蹤兒童,能化身盲人的眼睛,卻也能化為惡意病毒打穿你,甚至取代你的工作。如潘朵拉盒子打開般的AI道德難題,該如何面對?

萌翻中正紀念堂,「KAWS:HOLIDAY」來台灣,超巨大的灰色小丑,帶著招牌XX眼,悠然坐在中正紀念堂之前,到底誰是KAWS?為什麼限量商品好幾個千起跳,依然吸引粉絲搶翻天?

消費者變了,他們相信使用分享,不信名牌,還苛求CP值。專家警告,領導品牌要小心,因為電商起家,擅長經營社群,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微品牌,已席捲全球,大廠名牌也得跟他們學。

即使是微品牌起家,只要放眼國際,就不能只衝短效業績,必須走一條長期的品牌路,15年來歷經不斷品牌轉型的提提研面膜,做了最好的示範。
最熱門文章

各國都在扶持Fintech新創,不想在未來缺席。出人意料,台灣各孵化器與顧問公司最推崇的,唯一一家入選全球Fintech100強的,竟然是名氣不大,消費者根本不知道的它!

全球反洗錢意識高漲,愈來愈像緊箍咒,限制銀行業務,主管機關也嚴加把關跨境匯兌。但有一家金融科技新創,卻能平衡法遵和便利的兩難,讓香港數十萬移工把錢匯回家鄉。這家獲騰訊賞識的金融科技新創,創辦人來自台灣。他怎麼做到的?

台灣普及率最高的電子支付「街口」,9月,本想以台版餘額寶,正面迎戰Line Pay和一卡通的電支儲值帳戶。沒想到出師未捷,金管會喊卡,街口下架新服務。他還有機會嗎?

全球每年有高達4,000萬噸的廢衣服,過去,這些衣服大部份都進了垃圾掩埋場或者焚化爐,只有16%被回收或循環使用。現在,台灣紡織業研發出新科技,可以把舊衣變回紡織原料,重新再製成新衣。這樣的技術,運動品牌大廠Nike與愛迪達都有興趣。

在電商買機車,不是不可能。沒信用卡也別怕,租賃業龍頭中租第一次進軍網路的數位商品,讓Yahoo奇摩客單價提高6.31倍。Fintech喊得滿天飛,創新產品要怎麼打造?

亞馬遜要找台灣紡織雙雄做衣服,商機的背後卻是商業到製造模式的顛覆,從過去設計到上架要一年,變成了即時掌握資訊、滿足消費者,還要即時生產、快速交貨,也成了台灣紡織業要繼續生存不得不走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