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感來勢洶洶!感染科醫師:「提高警覺,未來三週疫情持續攀升」
精華簡文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瀏覽數
流感來勢洶洶!感染科醫師:「提高警覺,未來三週疫情持續攀升」
Web Only過年將至,家家戶戶熱鬧團聚,流感卻也來勢洶洶、不容小覷。醫師提醒,除了接種疫苗、勤洗手、戴口罩外,更要時時保持警覺心,一旦出現感冒、高燒、全身疲憊等類流感症狀,應立即就醫,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。
農曆春節即將到來,親朋好友難得相聚、結伴出門走春。但人來人往接觸下,容易讓「不速之客」流感趁虛而入。
上週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爆發病患、護理師流感群聚,已有兩人死亡。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,自去年10月至今,已累計3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、其中27人死亡。與過去同期相比雖不算嚴重,但過年又是一波嚴峻的高峰挑戰,不可不慎。
除了台灣,日本、香港、中國、新加坡等北半球國家亦不斷爆發疫情。甫參加完疾管署流感專家會議,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景泰語重心長的說:「從預測模型來看,台灣的流感疫情與全世界同步,未來三週還會持續攀升!」
流感可能引發肺炎、腦膜炎等併發症
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嘉昇表示,流感是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,好發於冬季,一般從入冬到晚春,也就是10月到隔年3月為流行高峰期。
流感跟感冒不同之處,在於感冒為上呼吸道感染,引起的病毒有許多種類;流感則由A、B、C三型流感病毒造成。
台灣常見、易造成流行的是A型流感如H3N2、H1N1及B型流感。感染後約1至4天會發病、症狀出現後3天至1週最具傳染力。(延伸閱讀:是感冒還是流感 一張圖表搞清楚)
最重要的是,郭嘉昇說,流感病毒容易造成併發症及重症,如肺癌、中耳炎、腦膜炎、甚至呼吸衰竭、死亡。不只慢性病患者、老年人、洗腎患者等需注意,也有年輕人併發重症的例子,不可掉以輕心。(延伸閱讀:你搞得懂流感、感冒和肺炎嗎?四大迷思你有幾項?)
提高警覺、出現「類流感症候群」及早就醫
大眾沒有警覺心,就是流感最可怕、最難以控制的原因。許多人感冒不看醫生,自然就會好。但流感不一樣,越晚就醫,病情越難控制、也會造成更多傳染。
黃景泰解釋,流感的症狀跟感冒沒有太大差異。如果出現感冒合併嚴重的全身症狀,則會被歸類在「類流感症候群」。類流感症候群是指任何病毒只要造成與流感相似、嚴重的症狀,尚未確診為流感,都能稱為類流感。例如發燒、全身酸痛、嚴重疲憊,累到無法下床等。
尤其在流感季節,如果發生類流感症候群,就有很高機率確診為流感,應在48小時之內儘速就醫。
「這是一個有預防疫苗、也有克流感等藥物可治療的疾病。但要大眾警覺到嚴重性,主動去施打、去看醫生,才能即刻得到治療。」黃景泰說。(延伸閱讀:懶得打流感疫苗?這5件事可能讓你改變心意)
勤洗手:「手」是最大傳染媒介
流感的特性是傳染力極高。家裡、公司常常一個人感冒、所有人中鏢。黃景泰說,最大的傳染媒介,其實是「手」。(延伸閱讀:洗手這麼簡單的事還要教?)
「你摸了電腦、電話,又去摸摸自己的鼻子、眼睛,很容易傳染流感病毒。」因此,平時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。
另外,流感患者得有基本的衛生習慣,如做好「咳嗽禮儀」。咳嗽時若沒有口罩,應用「手肘」來摀口。黃景泰解釋,若用手,下一秒容易無意識觸摸其他物品,散播病毒。(延伸閱讀:咳嗽打噴嚏別用手遮! 醫師教這樣遮才能預防感染)
郭嘉昇則提到,一旦確診流感,應在家休養,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、待在公司等密閉空間,都能有效杜絕流感蔓延。
健康的人則應接種疫苗、勤洗手、戴口罩,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,透過飲食均衡、規律運動、充足睡眠來提高免疫力。(延伸閱讀:為什麼有些人都不會感冒?有效強化免疫力的祕訣)
過年期間若不幸出現「類流感症候群」,應及時至鄰近醫療院所就醫,才能遠離流感病毒、開心過好年。(責任編輯:吳凱琳)
關鍵字:
文章下載
PDF下載 付費閱讀 下一篇 為什麼流感去年害死了8萬美國人?作者─顏擇雅
還是新人,從實踐中確認新聞不是人云亦云;請睜開雙眼放下成見,卻不要失去態度,這是我的視野,你可以否定,但無法取代。造訪我的網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