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學人認證!台積電超越英特爾:全球最強晶片,首度來自台灣
精華簡文
全球最先進的五奈米製程,將在台積電的南科18廠量產。 圖片來源:劉國泰攝
瀏覽數
經濟學人認證!台積電超越英特爾:全球最強晶片,首度來自台灣
Web Only史上第一次,全世界最強的晶片,將不再來自英特爾,而是來自台積電。為什麼英特爾淪為老二,台積電將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大廠?
張忠謀六月要退休了,稍晚,台積電以最新技術製成的半導體也將出貨;這也會是史上第一次,全球最強的晶片是由台積電而非英特爾製造。
英特爾和台積電是兩種不同的公司。英特爾是整合元件製造商,既設計、也製造晶片。台積電則是晶圓代工廠,為沒有晶圓廠的設計者製造晶片。台積電是晶圓代工模式的先鋒,也是此領域的主導者,市佔率達56%。(延伸閱讀:跟張忠謀嗆聲 英特爾代工玩真的!)
英特爾則是提升晶片運算能力的領頭羊,將摩爾定律變為自應驗預言。實現摩爾定律的方式即為縮小「節點」,也就是刻上矽晶片的通道的寬度。英特爾目前為十奈米節點,台積電的新晶圓廠則是七奈米節點。
台積電在技術上取得領先地位,亦反映於估值之上:2017年,台積電的市值首度超越英特爾。
台積電如何在技術上超越晶片製造王者?(延伸閱讀:台積電「大聯盟」 大戰英特爾)
台積研發投資近千億台幣,佔營收近一成
原因之一可能就是,台積電在2017年的研發投資近30億美元,約為營收的8%。
答案也可能與晶圓代工模式有關。英特爾和三星分別以電腦處理器和智慧型手機晶片馳名,台積電則同時服務兩種客戶,也準備好滿足新的需求。
正如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所言,台積電約有半數營收來自前五大客戶,但前五大客戶並非固定不變。
台積生態系統,抓住客戶
曾經,轉換晶圓代工廠並非難事,但現在,企業早在晶片開始製造前數年,就得投入台積電的「生態系統」;轉換晶圓代工廠,等於放棄了在台積電技術上研發投資。
高轉換成本也許不完全是技術日益複雜的產物。美國競爭者格羅方德認為,台積電利用忠誠條款、排他條款等手段,刻意提高這方面的成本,也已經要求歐盟展開調查。台積電則表示這種說法缺乏根據。
張忠謀(中)退休後,將由劉德音(右)擔任董事長、魏哲家(左)擔任總裁,創下雙首長接班的先例。(劉國泰攝)
目前,台積電的形勢極佳。它利用蘋果等客戶提供的穩定營收,支撐其他代工廠無法負擔的研發投資。這會強化台積電的技術優勢,進而吸引新客戶。
這樣的優勢能否持續下去並不明朗。摩爾定律已接近終點,下一輪節點縮小之後,未來就不是那麼確定。(延伸閱讀:「雙首長制」交棒哲學,張忠謀獨步台灣)
張忠謀準備卸任之際,投資人必定會希望,接班的劉德音和魏哲家能有不遜於張忠謀的表現。(黃維德譯;責任編輯:洪家寧)
《經濟學人》原文:TSMC is about to become the world’s most advanced chipmaker
關鍵字:
文章下載
PDF下載 付費閱讀 下一篇 中國開始半導體「自力更生」之路作者─顏擇雅
還是新人,從實踐中確認新聞不是人云亦云;請睜開雙眼放下成見,卻不要失去態度,這是我的視野,你可以否定,但無法取代。造訪我的網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