俠女.客棧.影人生 胡金銓
精華簡文
瀏覽數
俠女.客棧.影人生 胡金銓
天下雜誌200期一九三一~一九九七 將武俠電影從商業片 提升至藝術片
電影「俠女」中,一場竹林對決,是胡金銓武俠片的經典畫面。胡金銓的電影鏡頭,或隨疾行如風的腳步移動,或從荒野中的客棧,鋪展戲劇性的變化,將觀眾的情緒與視線,從現實導向美麗虛幻又充滿俗世趣味的武俠世界。
深黯中國歷史與文化,胡金銓的電影劇本常以中國古代(特別是明朝)的政治和權力鬥爭為題。平劇的戲劇形式,像敘事風格、配樂與角色的臉譜化(典型如徐楓冷峻的眼神),也化做胡金銓電影的表現形式。
胡金銓凡事追求完美,以對畫面考究而出名。經仔細考據的服裝、刀光劍影舞動時的真實感,還有俠客清晰的喘息聲。猶如神奇魔法師,胡金銓的武俠片,不再是花拳繡腿。必要時,胡金銓甚至親自做道具、參與配音、動手剪接。
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講師李泳泉指出,將拍攝過程繁複的武俠電影,從商業片提升至藝術片的層次,以「俠女」一片成為第一位在坎城得獎的中國人,讓國際社會首度注意到台灣和香港電影,是胡金銓的貢獻。
胡金銓獨特的電影風格,引起包括西方影評人在內眾多「胡金銓論家」的注目與討論。一九七八年,胡金銓又獲「電影指南」選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。
十九歲隻身到香港,從美工做起。在惡劣的拍片環境中,胡金銓不曾放棄創作,他對電影環境有很深的覺悟,曾說:「在中國從事電影工作,非得有一點唐吉軻德的傻勁不可。」
一九九七年一月,胡金銓突然過逝,當時他正準備開拍夢想了十五年的「華工血淚史」。終身致力於實現電影夢,又帶著電影夢離去,就是胡金銓的電影人生。 (邱花妹)
關鍵字:
文章下載
PDF下載 付費閱讀 下一篇 將金融風暴關在門外 俞國華作者─顏擇雅
還是新人,從實踐中確認新聞不是人云亦云;請睜開雙眼放下成見,卻不要失去態度,這是我的視野,你可以否定,但無法取代。造訪我的網站
